「等」是每個人生活中無法去除的一部份。或許它有時看起來像在蠶食鯨吞我們的光陰,但有時它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小學四年級時,我和好朋友因為遊戲中的糾紛反目成仇,也導致我對他更加百般提防和猜忌。不久後,到了段考當天,老師尚未發下考卷,我走到書包旁拿文具,卻找都找不到,他又正好在那之前經過我的書包,我便懷疑他是那位「梁上君子」,當眾指責他。放學回家後,才在餐桌上發現了那個文具,在愧疚的驅使下,我寄了一封訊息:「我不應該無憑無據怪罪你。」等待回覆的過程異常漫長且煎熬,害怕他因此跟我結下更深的恨;害怕他指控我誹謗;害怕他因此拉攏關係排擠我……,種種憂慮彷彿烈火一般在心中燃燒,令人焦急卻又束手無策,經過了一天的等待,他終於釋懷,願意原諒我。
這等待的過程雖然痛苦、難受,讓人像「熱鍋上螞蟻」般又急又怕,但現在回過頭來,發現這似乎是種應得的懲罰,也是個能讓人沉靜下來,好好反思自己的過程。這次「等待」我深刻領悟了不該亡鈇意鄰,沒有人想要被誣賴,除了敗壞名譽之外,還會被用異樣眼光看待,甚至被排擠、孤立。也讓我更加體會「話說出口就如同箭射出弓,不可回收。」說話前務必慎重三思,否則可能禍從口出,毀壞了人際相處的橋樑。
經過這次的等待,讓我知道「等待」不一定是浪費時間,也可以是種學習和自我省思的過程,更是磨鍊「自我心性」的最佳恩師。
老師的話
頗能切合題旨說明那次等待被朋友原諒的經過,也能反省自己犯下的錯誤,並深深檢討自己,使得這次的等待,有了許多的人生體悟和成長。是篇很好的記敘兼議論佳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