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文章

2025/04/09
我較認同美國的讓座文化
作者:游苡婕
慈文國中9年級

  現代生活中,「讓座」成了各國不約而同的風俗習慣,網絡也經常發出年輕人不讓座的新聞,而那位年輕人往往會受到輿論攻擊。在大眾運輸工具上「讓座」還是「不讓座」呢?
  臺灣和韓國的讓位想法接近,認為老人、孕婦優先,只要有老人或孕婦上車,民眾也都很熱情的「讓座」,但近期網路上有許多年輕人討論讓座,眾人看法兩極,有一派認為座位是留給需要的人,不一定要是老人或孕婦,另一派認為座位是替老人、孕婦設計的,小孩和年輕人不應該不讓座。兩派不同看法在網路上鬧得不可開交,各有支持的民眾,硬生生吵成壕溝戰,而對於旁觀者的我,想起在美國留學的堂姐跟我分享在美國搭公車的經驗。美國並沒有規定要讓座給老、弱、婦、孺,多數老人也都認為自己老當益壯,被讓座反而覺得自己被歧視,年輕人也能放鬆休息,不必特別注意是否有老人或孕婦,搭公車毫無壓力。經過一番思考,我終於找到了內心深處的答案。
  我支持美國的讓座文化。或許在我年老時,有年輕人主動讓座給我,我卻不想坐,在坐與不坐中抉擇,是我認為最尷尬也最有壓力的,或許大眾運輸上有生病、殘疾、虛弱、無法久站的年輕人,難道他們不需要被讓座嗎?座位上的人是真的需要座位嗎?或許在尖峰時段一位難求,「不把座位讓給老人或孕婦很沒道德」是多數人的想法,但轉身看看有多少人是真的需要座位而別人不願讓座的?或許他們是小孩、年輕人,在約定成俗的習慣中不需讓位給他們,但他們有的生病、受傷、無法久站……,這些都是我們肉眼無法看見的,卻要承受主動詢問別人是否能讓座時眾人異樣的眼光,有心人士的肉搜,酸民的謾罵……。座位,是留給需要的人。
  我力挺美國的讓座文化,畢竟我不知道哪時候我需要座位別人卻不讓座,我的想法始終如一,座位,是留給需要的人。「讓座」,也必須抱有同情心,或許那個人是最需要座位的人。
 
 
老師的話
很仔細的說明美、韓讓座文化在根本上的差異,也提出自我實際經驗佐證自我看法,深入討論座位應給「有需要」的人,使座位發展其實用性的最大化。是篇很不錯的論說文。